了解角質與影響角質代謝週期的原因,尋找適合的解決對策,以提升肌膚再生能力。

別急著去角質,先認識「角質」是什麼?

角質層(stratum corneum)是肌膚表皮最外層,當基底層的新細胞生成,老廢細胞就會往上推擠至角質層進而脫落,完成角質層的代謝更新,理想週期平均為28天。隨著年齡漸長,角質代謝週期也變長,角質層就容易長期被老廢角質覆蓋,造成毛孔阻塞,保水力和防護功能也就大幅降低,造成痘痘、粉刺、暗沉以及乾燥等肌膚問題,甚至連化妝都無法服貼持久。

 

達成代謝的理想週期,就從定期「去角質」做起

角質代謝週期隨著年齡而不同,20歲左右大約28天,40歲約為45天,到了50歲大約要花20歲代謝週期的2倍(55天)。當肌膚失去保水力,有黑色素的老廢角質會滯留在肌膚表面,不僅造成乾燥暗沉,由於肌膚防護功能降低,紫外線與空汙等外部刺激就更容易入侵,加快老化速度。

 

※ 角質堆積的原因:

年齡增加代謝週期拉長、不去角質、不做保濕、壓力與賀爾蒙、長期曝曬等。

 

※ 快速解決方法:

Step 1: 徹底卸妝、溫和清潔
Step 2:毛巾濕敷,打開毛孔
Step 3:溫和去角質
Step 4:保養護膚,效果加倍

 

另外,透過飲食、泡澡、按摩等也能適度讓改善循環,提供肌膚的代謝與再生力。

 

重整肌膚再生力,什麼去角質產品適合我?

市面上的去角質產品大致分為「物理性去角質」與「化學性去角質」兩大類,根據膚質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去角質產品才是王道!

 

種類1、物理性去角質:

以手動摩擦推動皮膚上層的老廢角質與細胞使其剝落,像是磨砂膏、泥膜等。

※ 磨砂類 – 適用膚質:油性肌,混和肌

添加了細微顆粒(如糖、鹽或果殼顆粒),塗抹在肌膚上後透過摩擦去除老廢角質與油脂,使皮膚變得光滑細緻,按摩時力道要輕柔並避免過度按摩,以免傷害肌膚。
同時,請避免選擇含「塑膠微粒」的磨砂類產品,因為塑膠微粒不易被分解,流入海洋後會傷害海洋生物,建議挑選含天然顆粒成分的磨砂膏,以做到友善海洋、幫助生態永續發展。

 

※ 水洗式面膜類 – 適用於任何膚質

像冰河泥、高嶺土等,質地類似泥巴(泥膜),塗一層在臉上後會阻絕外界空氣,使肌膚表面溫度升高→毛孔張開→清潔並吸附毛孔髒汙→沖洗時帶走角質與粉刺。如果泥膜有添加其他保養精華,敷臉時除了能吸附油脂、深層清潔外,還能在毛孔張開時將護膚精華深層滲透,同時做到養膚功效。

 

種類2、化學性去角質:

以水楊酸,果酸等酸類或酵素成分溶解老廢角質,使其軟化脫落,過程中不會拉扯肌膚,但要小心是否對酸類成分過敏。

 

※ 凝膠類 – 適用於任何膚質

凝膠類去角質是由高分子膠體成分搭配陽離子型界面活性劑製成,保濕度高,塗抹在臉上後以指腹輕柔畫圓推開,凝膠便順勢吸附老廢角質及髒汙,以達到去角質作用,有些產品會搭配酵素或酸類成分,以強化去角質效果,減少按摩時和肌膚摩擦的次數與時間。

※ 酵素/酸類 – 適用膚質:油性肌、混合性肌、痘痘肌

酵素類去角質產品是透過酵素(如鳳梨酵素、木瓜酵素)促進角質蛋白分解,進而加速老廢細胞脫離角質層,以達到去角質效果,酵素成分還有助於控油和改善粉刺肌膚。果酸、水楊酸等成分也是利用類似原理加速老廢角質從肌膚表面脫落,甚至能促進真皮層內的膠原纖維生長,但過高濃度的果酸需要美容師等專業人士評估使用,以免過度刺激皮膚而造成傷害,另外如果你平常已經使用酸類保養品,並不需要重複作去角質,以免讓肌膚過薄。

去角質頻率因個人的膚質膚況不同而異,如油性肌容易因為出油而有毛孔堵塞問題,可以每週去角質2-3次,乾性肌或混合肌則每週1-2次即可。酒槽肌、敏感肌、皮膚炎或是臉上有傷口時,並不建議進行去角質,以免造成紅腫、敏感等反效果。去角質後,要記得加上保濕護膚程序,並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保養品,讓肌膚得到舒緩修護。

 

阿拉斯加冰河泥膜 – 角質管理的最佳夥伴

極萃精華代理的「阿拉斯加冰河泥膜」除了使用珍稀的阿拉斯加冰河泥外,還融入了極地植萃成分,使清潔與潤澤效果同時並存!這些植物生長在高緯度的北極地區,可承受極端氣候如強烈陽光照射或零度以下的凍結,蘊含豐沛營養素,在敷臉時透過毛孔滲透肌膚,泥膜清洗後毛孔變緊緻,同時將水分牢牢鎖主,維持長效保濕彈嫩!

 

『源之自然,用於純粹』

自然系保養:阿拉斯加冰河泥膜 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