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膜選擇指南:泥膜vs凍膜vs片狀面膜,選對用對Get水嫩肌!

 

想Get水嫩透亮肌膚,你選對面膜了嗎?
在台灣女性的保養清單中,面膜雖屬於特殊保養品類,但與化妝水、精華液和乳霜等基礎保養相輔相成,成為追求完美肌膚的加分選項。泥膜vs凍膜vs片狀面膜,三者各有獨特功效與適用時機,選錯反而事倍功半!本篇指南將比較這3大類型的功效差異、使用時機、方法及注意事項,幫你依照膚質精準選擇,讓特殊保養發揮最大效果,輕鬆Get水潤彈嫩肌膚!不確定哪種面膜最適合你?立即閱讀,選對用對,讓肌膚煥然一新!

市面上的「膜」類型產品五花八門,但原理都近似:

利用「隔絕、加溫」方式,在敷臉時暫時阻隔外界空氣與污染,讓肌膚呈現封閉狀態,等肌膚表面溫度升高,毛孔就會擴張,這時就能促進肌膚新陳代謝與汗腺分泌,幫助排出老廢角質與累積的油脂髒污,同時將膜類產品中的各種精華成分滲透入角質層,有效幫助肌膚保水,讓敷臉後的肌膚變得更光亮彈嫩。

泥膜具有吸附毛孔油脂、軟化角質、深層清潔、收斂肌膚、提亮膚色等功效,適合油性肌、痘痘肌、毛孔粗大或肌膚暗沉者使用,幫助肌膚重建角質層的健康代謝。

▋ 膜類產品 1. 泥膜:清潔最給力

以冰河泥、死海泥、火山泥、高嶺土等「泥巴」成分製成的泥膜(Mud Mask or Clay Mask),是天然成分含量最高的面膜,富含鈣、矽、鋅、鎂等礦物質與微量元素,具有吸附毛孔油脂、軟化角質、深層清潔、收斂肌膚、提亮膚色等功效,適合油性肌、痘痘肌、毛孔粗大或肌膚暗沉者使用,定期使用可達到去角質功效,幫助肌膚重建角質層的代謝。(延伸閱讀:認識不同泥巴的護膚功效提升肌膚再生力:物理性 vs 化學性去角質

 

▋ 使用時機:

覺得毛孔堵塞、皮膚粗糙有顆粒感、角質層肥厚、狂冒痘痘粉刺、或者保養品難以吸收時,推薦使用泥膜以幫助深層清潔、回復正常角質代謝週期(推薦:可DIY專屬面膜的「100%冰河泥面膜粉」



▋ 使用方法:

⏺︎ 卸妝洗臉後,用泥膜刷取適量泥膜均勻塗抹於臉部與頸部肌膚,泥膜厚度以遮蓋住肌膚紋理為準,注意避開眼唇部位。
⏺︎ 如果擔心敷臉時太乾,可以先塗抹化妝水精華液再敷臉。
⏺︎ 在沐浴後、毛孔仍處於微張狀態時敷臉,有助於毛孔中堆積的油脂髒污被吸附出來,達到更深層的清潔效果,或者敷臉前先用溫熱毛巾熱敷3-5分鐘,讓毛孔張開,再開始敷泥膜步驟。
⏺︎ 每次敷臉約10-15分鐘,在泥膜半乾狀態就清洗乾淨,並接續基礎保濕步驟,以避免肌膚發生乾燥、過敏等問題。
⏺︎ 清洗時用溫水沾濕臉部,以輕柔打圈按摩方式進行物理性去角質,尤其是粉刺較多部位,有助於清除老廢角質及浮出的粉刺,最後再用溫水清洗乾淨。
⏺︎ 泥膜亦可局部使用在背部、胸部等好發痘痘的身體部位。

▋ 使用頻率:

每週1次即可,油性肌或痘痘肌可增加至每週2-3次。

(延伸閱讀:使用清潔泥膜10大關鍵,還原乾淨細緻的毛孔

凍膜的膠體質地能完全封閉加壓,並完整包覆各種臉型無死角,是服貼度最高的膜類產品。由於質地輕盈無負擔,適合用「厚敷」來加強保養功效。

▋ 膜類產品 2. 凍膜:最服貼無死角

凍膜(Jel Mask)的膠體質地能完全封閉加壓,並完整包覆各種臉型無死角,是服貼度最高的膜類產品。由於質地輕盈無負擔,適合用「厚敷」來加強保養功效,除了保濕凍膜,也有添加美白或控油成分等多種凍膜選擇。

 

▋ 使用時機:

⏺︎ 適合日曬後或肌膚敏感時舒緩鎮定使用。
⏺︎ 可混合不同功效凍膜做分區保養,以同時解決不同肌膚問題,如T字部位使用控油型凍膜,兩頰或脖子等易乾燥部分則搭配保濕型凍膜。

▋ 使用方法:

卸妝洗臉後取適量均勻厚敷於臉部與頸部肌膚,避開眼唇部位,約15-20分鐘後清洗,接著進行後續保養。

▋ 使用頻率:

建議厚敷,且一週使用2~3次即可。

 

▋ 晚安凍膜:


晚安凍膜是指可以厚敷著睡覺的凍膜,讓保養成分利用整晚的時間慢慢滲透,同時幫助修復角質層,隔天起床再清洗;但若已是乾性肌或敏感肌,仍建議依照上述使用方法,敷臉15-20分鐘後清洗。

 

片狀面膜製程包含面膜布與鋁袋處理,在鋁袋密封、液態精華浸泡的環境下,為了確保產品穩定性,部分品牌可能使用較多防腐劑來防止細菌滋生。

▋ 膜類產品 3. 貼式片狀面膜:功效最多元

台灣人愛敷貼式片狀面膜(Sheet Mask, 或稱布面膜、紙面膜)是世界有名,一年可以敷掉上億片,超過4座101大樓的高度。這種片狀面膜因單片獨立包裝,是最衛生、最方便攜帶的膜類展品,但同樣也最容易製造環保問題。

因為片狀面膜能搭載較高濃度的精華液成分,因此功效最為齊全,如補水保濕、鎮定修護、美白提亮、抗老緊實等,主打能幫助浸潤角質層使其軟化,讓保養精華被深層滲透吸收,使用過後肌膚明顯飽水度提升,看起來就會比較滑嫩透亮。但是它的清潔能力不及泥狀面膜,主要以保濕修護或美白功效為主。

 

▋ 使用時機:

⏺︎ 覺得肌膚乾燥缺水、暗沈時做急救保濕。
⏺︎ 適合妝前加強保濕,能提升妝容的持久度與服貼度。
⏺︎ 單片包裝適合外出或旅行攜帶,免水洗很方便,可簡化基礎保養步驟。

▋ 使用方法:

⏺︎ 卸妝清潔後敷上面膜,移除後通常無需清洗,可直接擦上乳液或乳霜完成基礎保養。
⏺︎ 每次敷臉約15-20分鐘就取下,不宜等到全乾,容易讓面膜布變乾後倒吸肌膚水分,甚至引發紅癢等敏感問題。
⏺︎ 面膜無法服貼處,可用小剪刀將突起處剪開。
⏺︎ 可採平躺姿勢給予臉部肌膚均勻的壓力,使精華成分能完整被吸收。
⏺︎ 若面膜袋中有多餘的精華液,可用化妝棉浸濕後敷在頸部與眼部做同步保養。
⏺︎ 不建議邊洗澡邊敷片狀面膜,因為浴室中的水氣會讓面膜無法服貼臉部肌膚,進而影響保養功效。

▋ 使用頻率:

每周建議使用2-3次即可,若是美白面膜中含有高濃度酸類成分(如傳明酸、果酸、杏仁酸等),過於頻繁使用易對肌膚產生刺激,導致過敏。

▋ 片狀面膜的選擇:

面膜布或面膜紙也有不同種類,如不織布、木漿、黑面膜或生物纖維等,通常短纖維面膜材質對肌膚的刺激性較大,在選擇時不防多試用不同材質,以找出最適合自己肌膚類型的面膜紙。

片狀面膜製程包含面膜布與鋁袋處理,在鋁袋密封、液態精華浸泡的環境下,為了確保產品穩定性,部分品牌可能使用較多防腐劑來防止細菌滋生。

此外,片狀面膜透過「密封式濕敷」來提升角質層含水量,幫助小分子保養成分滲透,但若配方含有酒精、香精或高濃度防腐劑,在長時間濕敷下,可能會提高對敏感肌的刺激風險。

因此選擇時應留意成分標示,不要購買無品牌或過於便宜的片狀面膜,並避免頻繁使用,以免對肌膚造成負擔。
 

▋ 泥布膜:結合泥膜與片狀面膜的便利選擇


泥布膜是泥膜與片狀面膜結合的新型清潔面膜,為面膜使用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。

與傳統泥膜相比,泥布膜不需要用刷具塗抹,直接貼上使用更為便利,不用擔心沾染或滴落的困擾。清洗時也比傳統泥膜容易,是忙碌或初次嘗試泥膜產品的友善選擇,單片包裝設計方便攜帶,也是旅行中保養的理想選擇。

然而,泥布膜也存在一定侷限性。因面膜紙的版型設計,泥布膜在鼻翼、眼周、嘴角等細節處的密合度不如傳統塗抹式泥膜。另外,傳統泥膜可針對特定區域加強厚敷,而泥布膜承載的礦物泥量較少,清潔力相對較弱,無法提供相同的深層清潔效果。

從膚質需求來看,泥布膜適合中性肌或輕度出油肌膚。如果是油性肌、粉刺肌或痘痘肌,傳統泥膜仍是更佳選擇,其強效的清潔淨化功能能更有效控制過多油脂,改善肌膚問題。

 

不同類型的膜類保養品,在功效上各有強項,可以根據保養目的做搭配使用。

但不論哪一種膜類保養品,都建議避開酒精、人工香精、Parabens防腐劑等可能造成刺激的成分。

同時,當使用時出現不適症狀,也應立即停用,有時候膚況產生變化,之前適合的保養品已不適合當下的膚況。

 

▋ 自製泥膜,滿足個人護膚需求

源自北極萬年冰川沉積的【冰河泥面膜粉】,100%純淨天然成分,富含超過60種珍稀礦物質與微量元素,能深層修護肌膚、淨化毛孔,滿足追求健康肌底的護膚需求。冰河泥粉可輕鬆DIY專屬面膜,適用於臉部、胸部、背部等多部位護理,不論是乾性、油性或混合性肌膚,甚至男女皆宜,幫助肌膚恢復平滑細緻,散發自然光澤。

◎ 【推薦】阿拉斯加冰河泥面膜粉